近日,農業專家對安徽農墾皖河農場“稻麥周年均衡增產項目”1100畝示范區水稻開展實收測產,平均畝產達741.62公斤,疊加午季小麥每畝實收583.91公斤,稻麥周年畝均總產量達1325.53公斤,超出1200公斤的總產量目標,高于當地麥稻平均單產17.3%。
“麥稻‘千畝方’單產提升,主要得益于良種良法配套,注重全環節科技賦能。”皖河農場相關負責人周文說。
今年以來,安徽農墾推行麥稻周年“千畝方”高產示范,把集中連片的1000畝耕地作為種植單元,同步實現糧食畝均單產提升和成本降低均在5%以上。皖河農場把“千畝方”創建與麥稻周年單產提升有機結合,探索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新路徑。
稻茬麥高產,茬口精準銜接是先決條件。農場精確管控小麥收獲和水稻播種的最佳時間,縮短茬口銜接農耗時間。小麥收割時,實施小麥秸稈還田,培肥地力、深松土壤,使水稻易扎根。水稻種植推行測土配方施肥,避免土壤板結,滿足水稻生長需求。
單產提升,需要良種先行、良法配套。示范田選用“瑋兩優8612”“揚粳糯2號”等耐高溫、抗倒伏、病害少的優質品種,采取“機插秧+機點播”雙模式的播種栽插。農場還集成秸稈粉碎還田、旱耕水整與毯苗機插相結合的農機作業模式,保障每畝基本苗達10萬株左右,夯實高產基礎。
示范田實施“看苗灌溉”,做到精準控水。苗期控水促根下扎,分蘗期淺水間歇灌溉,分蘗末期適時曬田控制無效分蘗,抽穗揚花期遇高溫則灌深水調節田間小氣候。
優質服務加上激勵措施讓技術落地更精細。農場建立完善的技術服務機制,設立專職管理小組定期“踏田巡查”指導,確保各項技術措施落實到位。通過開展產量競賽等活動,激發農戶種植積極性,形成“比學趕超”的良好氛圍。
好收成,更要有好保障。農場新擴建一條980噸糧食烘干線,日烘干能力達到1520噸,同時配備了充足的倉容,保障了糧食安全。在今年水稻搶收期間,糧食收儲中心積極應對連陰雨天氣,加班加點優于市場價格,及時收購職工群眾搶收上來的糧食,做到順價收購、應收盡收,守護了豐收成果,保障了農場及周邊農戶收益。
來源:農民日報(https://szb.farmer.com.cn/nmrb/html/2025/20251112/20251112_7/nmrb_20251112_13154_7_1988358353965912114.html)



